五月初,當我決定 [ 佳 ]音文樂刊 第二期封面人物是 拍謝少年 Sorry Youth 之後,腦袋裡很快地就閃過了想做這個專題的想法。
「2010年以降21張最佳台灣樂團專輯」
因為拍謝少年的首張專輯《海口味》正好在這10年間的2012年發行,而 金音創作獎這個官辦的音樂大獎也在2010年誕生,其主要面向更著重於創作、或說更側重獨立音樂領域,進而創設出搖滾、民謠、電音、爵士……等六種不同樂風的類型獎項,正好呼應了2010年代台灣樂團創作的蓬勃與多元面貌。
那為何是挑選21張呢?其實就是單純從2010裡面取出2跟1,所以決定了21張這個數字哈哈哈。
我不太確定在去年有沒有網路媒體做過這樣的回顧,但我很確定,這樣的主題,在紙本雜誌上呈現出來的張力與感染力。肯定會有所不同。
很不巧的是,當我邀齊了小樹( StreetVoice 街聲 音樂頻道總監)、因奉、林查拉( 造次文化有限公司|Side Project Production 負責人)、阿哼( Blow 吹音樂主編)、馬世芳、蔡政忠(馬瓜)( 台灣音樂書寫團隊 召集人)等不同世代樂評人/音樂相關產業工作者同意參與之後(這裏也再次誠心感謝這幾位朋友的情義相挺🙏🙏),剛好碰上疫情急劇升溫發布三級警戒,在無法碰面的嚴峻態勢下,簡直搞死自己🤣🤣🤣 所幸依舊透過訊息群組來回討論,順利地決定出了最後的名單。
擔任這本雜誌的總編輯,最難的部分其實在於做出各種「決定」;因為所面對的,的確就是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實體音樂雜誌的台灣環境。沒有任何經驗法則可以參考或套用,只能相信自己的直覺跟判斷。
但我很感謝我自己,決定去執行出這麼任性的一個企劃。
最後還是呼籲一下,參與募資,就可以在家收到雜誌:https://www.flyingv.cc/projects/28667